马上要去自己的部门了
轮岗这么久了,终于还是 迎来了这一刻,回到自己的部门了。心情是非常的忐忑,也有点过于无所适从。心里的担心太多,问题太多,而能够回答和处理的又太少。但是未来还是会来的。
回想近期的这六个月真的是太舒服了,从最开始到人事部的忐忑,到遭遇副主任的折磨,到最终带着部门同事的友善和赞同脱离副主任折磨的苦海,我感觉心态越来越淡然了。而轮岗来了现在这个部门以后,我变得更加淡然,甚至有点习惯了这种无所事事的感觉。我不是不知道美好的日子终将会结束,也曾经想象过它会怎么结束,但是从来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可能是我有点太习惯现在的“美好生活”吧。
想想之前的所谓”工作“,再和现在做对比,真的可以说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在无数个摸鱼度过的朝八晚五点半里,我没有任何感觉,我没有任何珍惜,总是想着我还有时间,结果时间就在不断的蹉跎中流失了,终于我也要迎来这一刻了。
潮汐
感觉我的人生就是处于一个总体低迷,周期性更加低迷的潮汐阶段中,无限循环往复。基本没有特别开心的时候,然后定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打击。我知道这可能是因为我容易想太多比较容易敏感,但是让人难受的事实和低迷确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而我似乎也在这一波一波的浪潮拍打中渐渐失去了斗志和动力。
我无数次想过是时候改变自己了,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心理因素作祟,亦或是运气不佳,每次想要迈出一步的时候,总会碰到墙壁,各种各样的阻碍。现在想想,其实还是我顾虑太多,想得太多,其实很多事情并不一定有那么令人望而却步。其实还是自己想太多了,心理上比较脆弱敏感。我觉得还是需要更加大大咧咧一点,用之前的保持愤怒的办法其实并不生效,因为愤怒后的冷却会加剧心里的恐惧。还是得从根本上找问题,那就是心思敏感脆弱多疑。妄图所有人对自己都是笑脸相迎和蔼可亲,妄想所有人都很好说话配合工作。其实世界并不是这样运行的。
从学习成长的角度说,碰到钉子之后,及时反思,不要怨天尤人,心里不要想东向西,而是积极应对,调整策略,在以后的沟通中不断尝试心得策略,从而习得更好的沟通技巧。另外,并不能因为习得技巧以后就觉得一劳永逸了,觉得对不同的人使用同一套技巧都能成功,而是要不断地动态调整策略,因人而异量身定制应对策略。应用这套策略,可以在纵向上加强加深技巧,从横向上增加应对策略的多样性。只要迈出了这一步,之前缺失的都可以补回来。人是能够通过痛定思痛而成长并产生出新的技能的,就和我的觉醒一样。但是对于心理脆弱的人而言,过早的觉醒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完成个人提升的关键还是要摈弃胡思乱想,
潮汐起起伏伏,而我的心情总是低落。这主要原因其实并不是外界因素在和我作对,而主要是我自己的问题。瞻前顾后,心思敏感脆弱,这些问题都让我止步不前。我要相信自己,无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加油,奥利给!凡事不要想那么多,干就完了。
那么今天就先记录到这里吧,写计划啥的其实不如多思考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得好。毕竟那个终极时刻要来了,必要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以后的岁岁年年。
密码保护:那些糟心的事
密码保护:What’s next?
密码保护:我的未来在哪里?
密码保护:空虚、懒散、逃避和计划
密码保护:我该展开自己吗
在干嘛?
不知道他这是在干什么玩意,是我最近睡眠太少了导致的心智认知问题?我觉得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但是我总是觉得他有点奇怪,会不会是因为要考试了呢?感觉说不出的亢奋和隔离感,又有一点压抑。我估计是我心智水平的问题,因为可能一直都是这样,只不过最近要结束某一个阶段了,所以我心里还是有些对未知的恐惧吧。
对于我而言,任何的生活或者什么,其实都只能算借口,因为我没法好好生活,因为我没钱。其实要好好生活的成本不高,但是对于好胜心有些强的我来讲,我没有办法平静地好好生活,除非我真的中了一个亿的彩票。任何好好生活都不能和别人比较,任何比较都会带来不平静和不甘心。通过找的这些借口,我的目的是安抚我这颗躁动的心。我不知要干什么,但是我也许知道我要干什么,只不过我对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多自信罢了。
不过没啥关系,因为我一路走过来,还是忘了我中短期内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而且最近知道的消息让我感觉到我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无论是这个目标本身的完成时间,或者是完成这个目标所需的条件的时间。此外,完成这个目标之前我还需要努力把某个考试考完,不然之后工资的差异我可能无法承受的,又会让生活过难受了。不过这个问题倒是有easy fix,那就是在外面学也行,不行回来考一次也可以。
也许这个中短期的终极目标是支撑我心智水平底线的一个最好的网,他能把我所有的焦虑和思考都兜住,不让他们往更坏的地方突破,侵蚀我其他方面的想法。不过,我知道这个是一个网兜,但是却总是忘记这个网兜的存在,很多时候心智水平并未靠着这个终极目标支撑,靠的是“麻木不仁”和走一步看一步。
拿麻木不仁来说吧,这个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发现的我自己不知不觉间生成的一种新思路方法,那就是不去想,当一个思想的懒人,只去想马上要发生的好事情。对于即将到来的折磨或者正在进行中的折磨心智的事情忽略不计,愣愣的去干冷冷的面对就好了。也不去想“啊做完了这个之后我就能怎么怎么享受之后快乐的事情“,这些都没有意义反而会让当前进行的折磨的事情变得更加折磨。
那具体怎么做的呢?我的指导思想大概是这样,就算这样很难受,那又如何,我所拥有的东西、见过的风景、条件和未来都不同。别人有别人的行动目标,我也有。而且我更加轻松,我只需要木讷的往前走就行,至少现在我知道我能做的其实不多,学习这个学习那个不如沉下心来看看自己享受一下近段的美妙休闲时光。人生很短暂,学习学习也是过,享受自己生活中发生的美好、注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快乐也是过。没有孰高孰低,而是我会在正确的场合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和决断。
为什么我要自信地认为我没有”浪费时间“而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呢?因为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认为我到了该做正经事情的时候,我的专注能力和我的其他能力让我对完成这些有最基础的保障,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制胜秘诀。我有一个能够在需要专注的时候专注的能力,但是缺点是如果原因和场景不够”迫切“,那这个专注能力就不会生效。我这么有自信的原因是一直以来的案例,我认真做过无数的事情,而那些事情都会成功,我都能够办成,我都能够成功。
唯一办不成的事情是某个大考试。说到这个考试,我想起来我这个专注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需要先考虑一些东西,只要内心过了这些关卡就能进入义无反顾的专注模式,能达到我的最高效率。这些关卡其实就是一种誓师,一种心理建设。可能这不仅仅是缺点,也是我”专注模式“能够达成的秘诀。
不过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我迟了,那又如何呢。最拼的人比我大那么多,他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有点紧迫感也是应该的,因为他年纪到了学习能力开始下滑的时候了。第二点,他的专业距离被人工智能淘汰可能也是时间问题了,因为最基础的这部分人工智能替代很容易。至于那一部分难的内容,我不认为一个这样“特别好学”的“书呆子”能够做得到。第三点,他应该是一个所谓的“未开化”或者说基础开化的人。而且他的所谓爱好其实达成的结果也一般,如果把某一次的成功和运气当作制胜法宝觉得自己都能行,那可能是错误的。根据我的经验,这样的一般都没什么能够特别出彩的,比较空虚,什么东西都是想学,但是忽略了自己真的需要什么,自己学了要干什么,缺乏一个长期的目标。此外第四点,这类人的学习能力通常属于一般的,但是就像入门学习武术的一样,学了点皮毛或者有几段街头群架的经历就总觉得自己很厉害想找人练练(参见J那一篇)。
说个题外话,我感觉干什么都没有我在这里写文字心情更平静,而且写完之后的心情也非常美丽。因为在写的时候我能凭借我的打字速度一股脑地把想法倾泻出来,而且长期以来的写作业习惯也决定了我只有在打字的时候才能把脑中的想法毫无失真的写出来。说毫无失真也不太可能,毕竟语言文字相比思想是苍白无力的,存在局限性。但是相比说出来或者聊天形式沟通,自己独立扣字对于我而言确实有着一石二鸟的功效。
先这样吧,下午回来写这一部分的时候忘记要写什么了。
J的照镜子和改进方法
之前强调过的有一个问题,就是批判性太强。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解析,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点就是喜欢批判,批判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即使这个事情可能只是自己的直觉。第二个也是最恼人最让身边人不舒服的点就是第一点的加强版,不仅是批判,更是那种下意识的流露出对对方观点的下意识否定和不屑一顾。
为什么突然写这个呢,是因为之前强调过很多次,但是我总是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即使用了精力去自我分析,但是还是不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这个问题,或者说“不知道自己有多讨厌”。因为这个问题本来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或者说是一种非常深度的习惯,本身就很难改进。由于本身也是一个有些固执的人,这种问题就更难直面。此外,如果没有从外部发现问题的产生原因,比如出现场核,产生的契机,就更没有办法想出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思维方法来克服这个问题。
现在机会出现了。我身边出现了一面镜子,我虽然不知道像不像我,但是从讨厌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是非常讨厌的。而且身为一个开的人,我几乎是一瞬间就把握住了他的J味,一下子就明白了到底自命不凡或者自以为是是什么样的。那种感觉想来非常微妙。
就目前观察来看,一共有两种分支。
第一种是外人或者自己明知道自己对这个问题不懂,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个更明显的错误答案,那么自己(或者说被观察对象)就会进入到一种下意识的亢奋状态(这个情况下,并不一定能完全映照我本身的状态),并且开始急于反驳(如果能讥讽两句的话更好了?)。如果是不太方便直接批判或者讽刺,因为一定存在一个这样的特殊情况,那就会变成高亢的反驳,加上可能到来的气声音,类似那种叹气感慨的感觉。
第二种是自己明确地知道该问题的答案,或者更进一步说,自己是该领域的行家。这种情况下,除了第一种以外,还会多出不容置疑的腔调,以及睥睨的感觉。除了预期的高亢之外,还有兴奋和期待的喘气和不屑一顾的叹气和反问。
这两种反应非常常见。回顾自身,也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我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令人反感程度。因为我虽然有一些地方比较耐得烦情绪较为稳定,但是那些都是忍耐培养出来的老茧。在面对这种全新的挑战的时候,我只能靠着理智和其他层面的思维来阻挡飞速涌上脑门的沸腾血液。
其中能让我瞬间冷却不少的是我突然意识到“我也是这样的人“,原来我也这样令人讨厌。虽然我不知道最近我是否有所改善,但是我可能还是没有改掉这个毛病,只不过可能一些其他原因让我无法犯病。
上午就先写这么多了,下午再说具体的分析和我认为可行的全套解决办法,以及其他方面因这个解决办法可以收获的益处。